馮康曾
董事長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獲獎:2013年獲中國建筑學會授予“當代杰出工程師”榮譽稱號
教育背景
1955-1961 清華大學土建系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畢業(六年制)
工作經歷
1961-1991 中國科學院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主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
工程師
1991-1995 海南中科院設計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1995-2012 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經理
馬建國際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經理
2012-2019 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19-至今 建學建筑與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個人技術簡歷
1、1970年完成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總裝配車間設計
特點:外圍護結構要求電波、磁波從高頻到低頻全屏蔽,設計采用“暖瓶膽式”雙層,內層全懸掛。
2、1978年完成云南天文臺1米望遠鏡恒星觀測室
特點:拍一張恒星照片需連續三個晚上,除項目所在地環境遠離城市,對大氣的寧靜度及透明度要求極高,室外地坪沒有熱輻射湍流。對觀測室要求連續三個晚上天窗開戶后室內溫差不超過+0.2℃。望遠鏡為德國蔡司廠生產,建成后順利通過甲方及望遠鏡生產廠方驗收。獲獎。
3、1989年與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合作完成亞運會拳擊館(北京體育大學體育館)項目,
獲獎。
4、1992年完成海南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關肇鄴先生方案)項目
特點:項目位于海南大學東坡湖畔,方案從一層---六層呈環抱式逐層上升,一層建在湖中為水榭。建筑場地:地震設防裂度8度,淤泥質地基、下有可液化土層,考慮當時海南習慣用鉆孔灌注樁,因當地施工隊伍及檢測單位素質極差,所以與深圳馮遺興先生合作,采用“動力固結法”處理淤泥地基。處理后用四種方法檢測土質變化及地基強度,經檢測消除了可液化土層,持力層承載力經平板試驗達到350KPa,設計取用250KPa。基礎采用淺埋天然地基,至今已使用30多年,未發現不均勻沉降情況。同樣在三亞鹿回頭海警基地項目,為填海造地。小區共七棟建筑,也采用動力固結法處理地基,效果佳。
5、1994年應萬科地產部經理姚牧民先生邀請帶領海南設計隊伍赴上海承接上海萬科城市花園項目現場設計。該項目總體規劃是新加坡孟大強先生設計,總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組團式布局、為全國第一個大型商品房,創造了很多“第一”。
(1)小區內住宅、學校、商業 、銀行、服務設施具全;
(2)住宅首層送花園、頂層躍層、聯排別墅、LOFT等多種房型;
(3)優質的物業管理、免費班車、引入城市交通雙層大巴。
6、2008年在孫芳垂大師指導下完成法門寺合十舍利塔結構設計,建筑設計臺灣李祖原建筑設計事務所。
特點:建筑總高148米,為折線型多塔,超規范結構形式。2008年2月主體結構竣工,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為我國唯一經歷設防地震實震考驗仍保持彈性工作的復雜高層建筑。獲獎。
7、2001年完成上海市博會臺灣館設計,建筑設計:李祖原先生,會后該館搬至臺灣新竹。
8、本人在上海期間完成多項結構改造加固項目,總結出改造加固的三原則:
(1)滿足新的使用要求;
(2)盡量發揮原有結構的承載能力;
(3)整舊如新。
主要完成的項目:
上海南京西路諾基亞旗艦店改造加固
上海浦東美特士邦威動物實驗中心加固
江蘇省太倉港管委會辦公大樓首層拔柱
多項磚混結構改框架結構
上海五原路等多項老洋房加固改造
